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長期照護行不行

2009-02-24 中國時報 【李曉婷】

保險的原意在於以大數法則分擔不可預期的風險。例如,疾病和死亡是無法預期的,但發生時會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選擇在健康時繳納保費以應付事情發生所需的費用。其基本假設是,在同時間內健康的人多於生病的人,一個人健康的時間多於他不健康的時間,所以才能以大量小額保險費用支應小量大額費用。全民健保即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的。

但長期照護是否應比照全民健保以保險的方式實施?

首先,我們必須回歸需求的本質,長期照護是針對年老失能者提供照護服務。人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年老不一定會失能。所以,要探討的是老年失能是否可早期預防。有人七十多歲仍然可以單車環島,有人七十多歲待在養老院鎮日發呆;有人辛勤工作為老年儲備生活費,有人揮霍歲月以至老年時生活困頓。兩者的年老光景不同,這全是命運使然嗎?

固然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具有掌握自己老年生活品質的能力。既非是不可預期的結果,用保險制度來規畫長期照護,就會出現大量逆向選擇的結果;努力辛勤工作繳納保費者,大都是有能力儲存自己未來的人,年老時很有可能不會使用政府的長期照護服務。年輕時未對人生做好規畫的人,反而可能是使用長期照護服務的大宗族群。因此,用保險制度來規畫長期照護,反而會出現社會不公的現象,變相懲罰認真照顧自己健康的人。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政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國家未來願景是什麼。是的,我們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會大幅上升。但是,想像中的台灣老年社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是一群沉寂的老人,終日待在自己房間看電視,等待有人定期送三餐及來幫忙擦澡?還是一群活躍的老人,終日忙碌於自己喜歡的活動,唱歌跳舞外還有餘力幫助他人?如果是前者,政策需要將主要的資源放置在如何提供照護服務。如果是後者,政策就必須提供誘因讓民眾起身以行動去創造自己的高品質老年生活。

高品質的生活並不一定是高成本,健康也不是只有富人才能擁有。當台灣努力從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時,我們犧牲生活環境來換取經濟成長。長期忽視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結果,造就了用金錢換取健康的惡習。有錢的人用奢華的健身房及高價健康食品來維持自己的健康,沒有錢的人則等到有病痛時再用便宜的醫療系統回復健康。大家都懂無法用金錢換取健康的道理,卻又不由自主地重覆這樣的行為。

我們準備好了嗎?從政府所端出菜單來看,似乎離準備好還有一段距離。

全民健保能夠順利執行,乃因我們有優秀的醫護專業從業人員為基礎,責任感讓他們面對收入減少的狀況下依舊堅守崗位。但長期照護並沒有這樣的人力資源基礎,照護服務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服務品質勢必受影響。不好的服務品質又該如何說服民眾繳納保費。再者,從人口結構來看,未來的趨勢是老人人口比例上升,換算之下,每位勞動人口所需負擔的保費只會逐年上升,卻不見政府有任何控制成本的政策規畫。

日本是已經實施長期照護制度的國家,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日本從去年也立法針對上班族開始實施強制的健康管理,要求健康狀況不合標準的民眾必須進行改善動作,以免日後財政負擔過重。德國也有搭配鼓勵民眾進行健康管理的措施。政策規畫者有學習它國的精神,很值得鼓勵。但是,學習不能只學一半,需要全面的思考規畫。

(作者為醫療健康產業研究人員)

1 則留言:

MC 提到...

在同意也不過了, 要讓一群老人終日活躍的工作也是一門學問, 很欣賞英國有一個Prime 的東西, 協助老人創業讓老人有意番事業可以活躍.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政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國家未來願景是什麼。是的,我們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會大幅上升。但是,想像中的台灣老年社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是一群沉寂的老人,終日待在自己房間看電視,等待有人定期送三餐及來幫忙擦澡?還是一群活躍的老人,終日忙碌於自己喜歡的活動,唱歌跳舞外還有餘力幫助他人?如果是前者,政策需要將主要的資源放置在如何提供照護服務。如果是後者,政策就必須提供誘因讓民眾起身以行動去創造自己的高品質老年生活。